南昌廉租房:居者有其屋背后的冷思考
[:///]南昌房产网[/url]编辑获悉,2009年南昌市中心城区建设2470套廉租住房,现已全部完成;2010年建设3362套廉租住房,也将于今年8月基本完工,而今年计划建设的4770套廉租住房则正在组织实施中。
从2009年为时间节点,以南昌市中心城区为地域节点,2009年、2010年、2011年,三年的建设总面积约平方米,总投资为万元。从南昌市廉租房兴建的地理位置来看,大多位于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地段,且集中廉租房点分布较散,正如一把打开的雨伞,生活在这伞翼之下的正是南昌市的几千户低保困难群众。 有专家分析,在经济适用房遭到普遍质疑的时候,廉租房能否真正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住房问题;能否做好从上之下的政策贯彻执行;能否在城市化进程中起到廉租房的真正作用等等,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月租低至52.5元“现在住进廉租房好啊,不会因为房东涨价,经常搬家,没多久搬进来,又搬出去,现在安定了。”2011年春节后,今年50岁的万青云终于住进了他的廉租房,停止了长达4年的四处租房的流浪生活。之前因为一直没有房子,四处租房,因为很多房东会随着地段、房客需求数量经常涨价,所以万青云说,“我经常被人家赶来赶去的,很麻烦”。而记者发现,万青云虽仅仅说是很麻烦,但眼里却是充盈了辛酸的泪花。 万青云是脑血栓患者,中风过4次,现在右手仍没有力气干活。妻子原来做家政,靠帮别人打扫卫生赚钱,因年纪大了工作难以为继。大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尚处在实习阶段,小儿子为南大学生。由于生病失去工作能力,从2007年开始,万青云一家开始了在外租房度日的生活。政府每年给他发放了3000元的特殊病例费用,然而,每年他用于治疗的费用在1000元,一家人生活经济压力较大,不得已经常依靠亲戚资助。万青云现在的家位于西湖区桃花三村青源路以北,水厂路以南,因小区面向桃花河,被称为河畔小区。 从当地居民处了解到,此地正在筹备建水上公园。这里是27路公交车的终点站。下车后,步行至喜盈门建材后门,向后看去,约300米远,可见到一栋一栋的米黄色建筑,便是廉租房小区。 近日,记者走访了该区域的廉租房小区。经过13日雨水的滋润,前往廉租房小区的道路有些泥泞,且由于路面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有一段约10米长的路,人们以过“独木桥”的方式通过,在快抵达廉租房小区约10米远,有一个临时的垃圾堆,在雨水的“浇灌”后,散发出一股异味。万青云告诉记者,垃圾堆因拆迁导致。而此路段是廉租户们前往公交站台的必经之路。 步入河畔小区正门,可以看到,许多廉租户在一起散步聊天,他们的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上,小区里挂着意为亲帮亲一家人的横幅,路边几乎看不到纸屑,一排建筑,与一排绿树的结构,映衬出小区的和谐氛围。耳边还不时传来机器的“吱吱”声,据小区保安介绍,许多廉租房在逐步装修中,且每栋住房配的自行车车棚也在做。 从河畔小区物业处了解到,该小区工程投资元,总用地面积40亩,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容积率,建筑密度23.21%,绿化率38.61%,共有17栋六层房屋,户数706户,其中A1户型为108户,A2户型为54户,C1户型为24户,C2户型为24户,D户型为256户,E户型为240户。 截止5月24日,河畔小区有316家廉租户入住。“他们大多是残疾人,要么是聋哑人、要么就是特困户,这里没有有钱人。”小区物业主任介绍。 “每年一次性交清270元的水电费,360元的房租,就可以住一年,平均一个月只要交52.5元。”尽管没有产权,拥有一个稳定的家,让万青云对政府很是感激。 2009年,万青云接到所属的房管所工作人员通知,他符合廉租房申请要求,是选择租赁补贴还是实物配租。鉴于自己租房既贵,且因房东涨价经常东奔西跑,万青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实物配租。在2009年底,政府组织的一次摇号中,他拥有了自己的廉租房。
编辑:花开2011
(0人)这篇文章真不错! 本文导航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