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居住证积分管理是户籍改革有益尝试
上海常住人口更多。按照上海官方数据,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为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7%,外来常住人口达到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39.8%。考虑到绝大多数进入大城市人口不会到相关部门登记,京、沪常住人口恐怕要远远高于政府统计的数据。
上海积分制的做法值得鼓励,却没有解决关键的问题。 首先,以政府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打分,未必能够筛选出市场真正需要的紧缺人才。最终,上海得到高分的是那些拥有高学历的亦步亦趋的高级打工人才。其次,投资移民拉动就业可以获得高分,但真正的企业家早已是国际人士,这座城市应该给予创业者以足够的关注。国际投资移民中最让人头痛的是,一大笔投资移民之后,移民输入国本希望这些人能够创办企业、拉动当地就业,没想到这些人却当起寓公、大买房产,在加拿大等国,这样的中国移民不少,上海在拿来之余,应该避免重蹈覆辙。创新的城市不需要大量手持来路不明钱的寓公。 居住证不等于户籍制,拥有居住证的人可以获得户籍所在地的所有福利,对于人口大国而言,这是难以忍受的巨大资源浪费。此时,应由中央政府出面,勾销拥有居住证的人在原籍的福利,以示公平,尽快把居住证等同于户籍。 户籍制度必须改革,需要做的是类似于上海的公平积分,而后放开城市群中、公共福利基本均等地区的户籍流动,以有序实现取消户籍制的大同梦想。 上海居住证积分制,是有益的尝试,如果成功,可推广到全国所有一、二线城市。
编辑:曾蔓婷
(0人)这篇文章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