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居住证积分管理是户籍改革有益尝试
外地人如何挤入中国一线城市?答案是,境内移民。
上海市日前颁布的 《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规定了一套详尽的积分制度,该办法透明、公开、公平。 积分构成显示,两类人士受到上海欢迎。 一类是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属于城市稀缺专业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获得上限最高的积分。教育背景指标最高分值110分,持证人按照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取得的被国家认可的国内外学历学位可获得积分。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指标最高分值140分,持证人在本市工作期间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且专业、工种与所聘岗位相符可获得积分。 另一类是企业家与投资者,在加分指标中,投资纳税或带动本地就业指标最高100分。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指标最高100分。按照申请居住证“两个合法稳定”的前提条件——合法稳定居注合法稳定就业——在上海无居所、无半年以上劳动合同、纳税证明者被排除在外。 拥有居住证的人士与上海本地户籍人士拥有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除了三项,一是父母不能投靠;二是不能享受上海市低保待遇,三是不能申请购买共有产权房。异地就业者最关心的是子女教育与医疗保险,居住证与户籍含金量相差不大,可以替代户籍使用。拥有居住证者不必放弃老家的田地、社保等等,相当于同时拥有两份保障。 上述两种标准与国际两类主流移民情况相似,即技术移民与资金移民,加拿大、澳大利亚都采取相似的做法,上海市政府实行拿来主义。 一境之内居然需要以移民式的打分制划分人群,的确令人悲哀,却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众多的人口、日益恶化的环境、不同的保障水平,决定了境内技术与资金移民成为大城市政府的理性选择。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常住人口为1961万,到2011年末增加到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7.6万人,增速比2001年至2010年十年的年均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下降2.1个百分点。到201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万人,一年内又增加50.7万人。其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万人,增加31.6万人。这还是人口增量极少的一年。
编辑:曾蔓婷
(0人)这篇文章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