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商品房配建保障房尚未找到盈利模式
在持续的房产调控背景下,加大保障房的建设比例,已成为不少房企应对调控的手段之一。
近日,远洋地产副总裁徐立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鉴于保障房建设规模化的需要,未来北京的商品房项目中,保障房部分的配建比例可能进一步由目前的30%翻倍,至60%。不过,他也承认,目前远洋在配建制下的保障房建设中,还没有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远洋的困境是时下保障房建设过程中房企群体困局的缩影。 盈利模式处于摸索阶段[/ 两会上,政府提出,未来5年,中国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从而使保障房的覆盖率达到20%。 楼市保障房占比的大增或催生楼市供应结构的革命性变化。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认为,此举将严重冲击现有以商品房供给为主的楼市供应格局,致使两三年内有一半的房企将被淘汰出局。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全经联研究院副院长陈宝存却持相反观点。他认为,保障房建设的归位,恰恰是房企发展的良机。 他进一步解释,3600万套的保障房,除土地成本外,大约需要投入近5万亿元。目前政府已确定,保障房建设中所需资金,主要引入包括房企在内的社会资金加以解决。 他说,5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就是房企的利益“蛋糕”,主要问题是房企需“应市而变”;其次,1998年房改时,政府规划的楼市格局就是双轨制,即市场上70%的供应为保障房,其余30%为商品房。后因各种原因,保障房建设一直缺位。目前政府重新确认保障房建设需归位。待保障房建设到位后,楼市将形成真正的双轨制。届时,保障的部分归保障房,市场的部分归商品房。市场关系理顺,有利于商品房市场可持续、可预期地发展,不会像目前这样隔三岔五便遭遇调控,致使市场发展不可预期,充满波动性。 虽然陈宝存相信保障房建设是房企发展的机遇,他也承认,中国的保障房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前景仍充满未知数。 以远洋地产为例。据了解,时下远洋旗下有两个配建保障房项目——远洋·润园两限房项目和远洋沁山水·上品公租房项目。 徐立介绍,远洋沁山水·上品公租房项目是2009年7月公司拿下远洋沁山水商品房项目用地时,政府要求配建15%的公租房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平方米,建成后将为550户中低收入家庭提供居所。 当记者问及该公租房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情况时,徐立说,在建设过程中,该楼盘公租房部分与商品房部分的标准是一样的。 在这个项目建设中,远洋并不想通过保障房建设来获利。“我们目前的想法是,通过提高商品房、保障房的品质,提升公租房后期的租赁行情。”
编辑:花开2011
(0人)这篇文章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