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锋:房地产供给必不会少 房价终究会降落
供给减少了,需求同时也在减少,首尾双双失重,楼价回调之压力无比巨大。土地交易流拍频繁,成交率一直往下掉,开发商不拿地、少拿地,决定了新增供给量的迅速萎缩。这是供给的变化。至于需求减少,更是颓然之势,调控压抑了炒买资本,非良性需求一经敲打,整个市场的动力也就不复从前,速度放慢不少。在这两重因素夹击下,供方只好将全部精力集中到消化库存上面。眼下价格的变化,说到底,还是一个市场去库存化的表现。 按理,需求减少,供给也减少,价格该随之走向新的相持性的均衡。可是新的相持局面久不出现,市场还在持续失衡。那只能解释为:比之于供给,需求的收缩程度更甚。据此来看,整个市场确已趋向于需求导向型,价格便不再能维持于既往水平。进一步说,价格究竟怎样走,取决于供需两者的变化程度谁重于谁。 因这里存在供需永远无法同步同量持平的情形。譬如有机构分析,数年前市场进入黄金期楼价炙热背面的供求势态,采取了3:1的比例分割,指当有三个需方争抢一套房子时,价格必然蹦得老高。若据此论,则今天供求形势已倒置成了1:3,一个需方被三个供方争抢。这个不同步规律,使得价格只能往下走。就算你停止土地购入,停止开发新项目,也无法转眼消化手中的库存。形势难测,库存可能变成积压,积压可能变成过剩,特别是对那些之前一味想囤地囤房以求投机坐利的供方,就更是如此。毕竟不像别的商品,房屋的供给不像工厂里的流水线操作,可随时抽掉几件东西。不拿地少拿地缓开发少建设只是后来决策,改变不了积压的现实。 短期如此,那么长期呢?当库存大致清仓之后,市场关系重新确立,价格又会怎样呢?会不会又弹上去?鉴于往昔治而后又乱的现象,这样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但如果保障房和政策房两个系统假以时日能巩固与健全,成为一大基础与依托。这个后果就不会出现。因民生性住房工程一旦有了规模并覆盖到位,将分流很大一部分需求,则市场上的压力定会骤减,这个分流量越大,市场就会越平稳冷静,业经回落的价格也会被稳定住。
编辑:鱼儿飞了
(0人)这篇文章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