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良:保障房为两会预热,强烈冲击商品房市场
伴随两会即将开幕,用怨声载道的热点预热两会,就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保障房作为98年大房改以来,对商品化过度的重要缓冲,具备了登场的“天时”;被政治明星当做重要筹码的保障房在两会上点题,也可谓占尽“地利”;永远看似河蟹,实则烂到骨髓的游戏规则之下,保障房应运粉墨登场。 据悉,今年全国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00万套的任务指标已分解到各省份,中央财政资金也将在全国两。另外,各要害部门和要害人物业三令五申,把保障房当做大事来抓。当然,这是官话,跟江湖之人直接关系不大,仅在此探讨保障房对房地产市场所带来的冲击。 与之前不同的是,保障性住房目前在官方的语言体系里,属于“政府为民服务的社会职责所在”并且纳入十二五规划。就具体落实来看,2010年出人意料。(如果数字没有太多水分的话)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或将高达1000万套,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4%。 从资金的角度讲,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预计投资超过8000亿元。如果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000万套,则新增投资超过6000亿元。以此计算,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或将达到1.4万亿元。 从面积的角度讲,90个重点城市监测显示,2010年1到11月,新建商品住房上市面积达3.55亿平方米。1000万套保障房,即使按照每套40平方米计算,其总面积将超过2010年全年新上市商品房。 多年来,房地产市场之所以怨声载道,波澜起伏,其主要原因就是政府保障性职能的缺失,把中低收入阶层无情的推向了商品房市场,而结果就是房,奴、蜗,居、蚁.族、鼠.族、胶.囊屋等一大批新词汇的产生。虽然创造了许多新词,丰富了汉语,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文明向前进步这样的扯淡奇谈,但80后的女人被“小三”了、兄弟被“李.刚”了,父母被“强.拆”了,连上纺也要被精神病。 今年开始,保障性住房会以温水煮青蛙式方式,慢慢改变年轻人的置业观念,让他们留一腔热血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以及自己真正喜欢拥抱但不仅是想着上床的姑娘,而不是去还房贷。 但,保障房的威力在2011年还显示不出来,因为,这需要一个过程。
编辑:张宇良
(0人)这篇文章真不错! |